非常缓慢的过程,平均利率具有相对稳定性。3由于利率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率的决定具有很大偶然性。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决定理论倡导者:马歇尔基本观点: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等非货币的实际因素所决定的。主要内容:储蓄代表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资本需求,利率则是资本的租用价格,若资本供大于求,资本使用者付给储蓄者的报酬就低,反则反之。所以,资本供求即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水平。且利率灵活变动,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一致:理论特点:1、是一种实际利率理论;2、利率不受货币因素的影响3、认为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它变量。2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倡导者:凯恩斯基本观点: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主要内容: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由央行决定,无利率弹性;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正比例函数,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反比例函数。)。利率取决于货币供给量与流动性偏好的均衡水平。如果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理论特点:1、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与实际因素无关;2、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但有个条件货币供求变化首先必须能够影响到利率,在这
f个前提下,货币供求才能通过利率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否则,就会出现“流动性陷阱”,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宁可持有没有收益但周转灵活的货币的心理倾向,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若央行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