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04年2月15日于中国科大同学们,早上好!在座的很多同学去年刚入学。我首先代表学校衷心欢迎这些新同学!这个欢迎词已经晚了些,这个报告去年就该做,但由于学校换届等各方面原因没做,推迟至现在。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从出生到30岁,在座的同学基本上都处于这个年龄段,这是成长期。这个时期的人开始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为今后的事业打基础。第二个三十年从30岁到60岁,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是从事一生主要事业的时候。第三个三十年从60岁开始,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把第三个三十年过完,在第三个三十年中的人,精力不行了,但他们对社会对自然界的了解很丰富,所以,最适合当教师。我担任学校的行政领导职务后就离开了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之后,我觉得我还有些东西可以帮助同学们成长,那就是从我的阅历中了解到的,一个人特别是从事理工科工作的人,如何才能成才。因为很少有人像我们这代人经历这么多的事情。我1963年进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读书,1966年6月份开始文化大革命,停课。1968年,分配到青海去当工人,真正的工人,铸造工。后来又当采购员、计划员。到1974年底才调到青海盐湖研究所从事科研从实习研究员一步步做起,到国外很多机构工作过。所以我自己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在科学上的成就是一般的,但我们对如何在科学事业上成才的了解,比很多科学成就远大于我们的人可能更多。所以,我应该把自己从阅历中了解到的年轻学生怎么做才能成才告诉大家,使大家在进入大学生活时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不要到几十年以后认识清晰了,但时间已过去。这样也许能帮助在座的同学们,使你们中间有比较多的人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今后在科学技术的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我每年都给同学们讲一次,今年我要讲的跟过去几次不同,换了个角度,谈谈我从亲身阅历中感受到的一个人如何做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人常说,一个人到了60岁才知道自己无知。我以前看到这句话,总觉得是谦虚的话,现在我已接近60才感受到这句话确实说得不错。因为,在这几十年的工作和学习中,越学越知道宇宙很大,世界上的事务非常复杂,人的一生太短;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和人生方面,甚至对自己都了解得太少。我很想把我的感受告诉大家。一个人越早理解这一点,就越能虚心学习,进步就越快,成就会越大。今天我想讲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创新能力最大化。我从1957年上初中算起到现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