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2过程和方法: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2难点:描述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参照物的选取。●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可能吗?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机械运动?2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什么是参照物?如何选择参照物?4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三)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
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2参照物:我们在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
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注意:①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因
为此时无法确定它的位置是否改变,也就无法确定它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如:确定一个人是否在运动,不能选择他的耳朵、手脚等为参照物。②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为了方便研究问题,通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③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例如,研究火车的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但如果是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在研究车厢里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择火车为参照物。③通常我们说,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行人在人行道上散步、站点上的人在等车,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参照物,其实都是以地面或房屋、树木等为参照物的,因为没有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以同样快慢的、向同意方向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其中一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就是静止的但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1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运动还是静止)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看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还是静止)来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