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汽车市场2015年销量明显放缓,步入成熟期新阶段,未来汽车销售市场机遇亟待把握。汽车厂商和经销商需更敏锐地捕捉用户需求趋势,深刻理解用户需求,从而进行前瞻性布局。
除了全面解读过去一年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偏好趋势,帮助汽车品牌客户从宏观角度掌握用户购车需求变化,根据易车网联合罗兰贝格从汽车消费者结构变化、典型消费族群及典型品牌用户群体等更深入的层面,对庞杂的中国汽车用户市场进行深入及多维度洞察,为行业理解消费者提供更具象化参考。以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构成变化为例,经历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曾经的主流消费者已经成为过去式,而新晋的主流汽车消费人群又有哪些特点?我们从年龄、性别和区域几个层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洞察。
f如果将年龄限制进一步放宽,把整个“80后”全体都纳入年轻用户范畴内,我们会发现他们不仅已经占据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半壁江山,其不同于“前辈”的全新生活理念,乃至社交网购、信息分享、知识获取的渠道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宏观调控对汽车业的影响是有的,但绝不是车市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一些汽车企业老总最近总在抱怨,认为车市转冷主要受累于国家宏观调控。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汽车企业刺激市场的各种手段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汽车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少业内人士明确指出,宏观调控对汽车业的影响是有的,但绝不是车市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宏观调控对汽车业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消费
f信贷上,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应该看到,汽车行业本身结构性的调整要大于外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的困境主要不是由宏观调控引起的,而是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调整,它根本不会像1993、1994年宏观调控那样引发汽车行业长达6年的疲软行情,因为,市场环境完全变了。1993、1994年时,我国轿车市场的需求主体是公务用车,约占总需求量的70;现在,私人用车占轿车总需求量的75左右,公务用车则只占25左右。宏观调控一般对公务用车和经营用车影响比较大,对私人用车影响则比较小。这轮宏观调控和1993年的宏观调控并不一样,这次是对部分投资过度密集企业的局部调整,汽车市场不太可能遭遇上轮宏观调控后的长期停滞和低迷,而是会继续保持一个较低的增长速度。消费能力的释放是渐进的过程,潜在消费能力并没有完全释放,现在的释放期会较长。不少专家强调,现在的中国汽车产业增长速度处在一个完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