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教师观与教学观理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
发课程资源,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在课程改革中尤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来设计更为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上述观点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活动都是学习,而通过后者建构的是无法靠他人传授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师要想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有效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课堂教学思想。3、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指: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认知结构就是一个人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部观念和组织。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因为他所学的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有关的观念相互发生了影响产生同化作用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课堂的教学才是高效益的,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生动、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才能称得上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2
f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理论目标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旨在建立一整套适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全体教师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创造性地以多种方式转化课堂教学模式。2、教学实践目标①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改变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