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质量相对下降,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③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④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加,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合理的城市内部结构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干扰,从而保证城市的各项
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③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永久性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f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1)B(2)D解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数据,从1964年到1974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由182下降到172,人口流动呈现出与城市化进程相反的特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一直以来是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因而对城市化的发展国家提出了限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的方针。3.答案:116458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变慢212217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3702∶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成为世界城市化的主体4.答案:C5.答案:D6.答案:B7.答案:1资源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工业化阶段成长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后期阶段。2技术条件:第一次技术革命;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且靠近五大湖,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消费市场。3①生产结构单一,工业生产集中在煤炭、钢铁等部门,钢铁工业是其经济基础;②世界性钢铁过剩;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及结构;③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解析:最初的匹兹堡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制造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体,区域内缺乏中心城市,交通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从18世纪中叶到“二战”前后,由于受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影响,极大地刺激了其工业的发展,加之本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水陆交通,以及五大湖充足的工业用水,所以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强,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强;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二战”后,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经济开始衰落;20世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