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三推两早”高产栽培技术一项综合配套生产模式。此项栽培技术革新,既有发明创造,又有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秋天稻草覆盖置床这项新技术,发展和完善了大中棚钵盘旱育苗、适时早育苗、早插秧、稀植栽培等新技术。此项技术措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推”是实践“两早”的前提,“两早”又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三推1、推广秋季稻草盖置床,做到春冻秋防。(棚内平均气温和地温已达到128℃和143℃,苗床一定要化透,可以进行育苗)秋天(11月10日前后)把第二年的的育苗地,用稻格荛或稻草盖上。标准是用稻格荛50公分以上,用稻草15米以上,覆盖时四周要宽出育苗地1米以上通过几年的试验证实有四个好处一是育苗在冬天不上冻或冻的很浅,覆盖稻格荛在50厘米以上或盖稻草15米以上的不上冻。(不覆盖稻草的裸地上冻113128厘米)2、推广庭院大中棚育苗,能改变局部环境条件。具有抢积温、实现早育苗、利用管理的特点,能够育出高质量的壮苗。因此必须坚持在庭院或集中搞大中棚钵盘育苗。每公顷水田建棚育苗面积100平方米,钵盘450500个。培育大龄壮秧的标准:秧龄四十天以上,叶龄45片以上,株高1518厘米,每株根数15条以上,50带蘖,地上百株干重4克以上。
1
f3、推广稀植栽培,以蘖穗增产。稀植栽培就是稀播和稀插。稀播就是每盘播芽种为50克即每孔落粒13粒。稀播种能培育大龄壮苗,不发病,面且随着每盘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减弱,如果每穴超过4个粒,秧苗就产生徒长、无分蘖、易发病,秧苗素质明显下降。稀植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秧苗素质情况,确定插秧密度。密度不能小于9×5寸、9×6寸或采用宽窄行12寸、6寸,穴6寸。在稀播种育壮秧的基础上,插双株和3株的9×6寸、9×7寸的产量最高,三年平均分别为11730公斤公顷、11912公斤公顷。二、两早1、适时早育苗。建议从3月18日开始育苗至4月5日结束育苗。早育苗一是能争得有效积温,我们对盖置床早育苗的和未盖置床晚育苗的,进行了两年温度观察,盖置床早育苗的比未盖置床晚育苗的,二年平均棚内多得活动温度206℃,有效温度716℃,床面多得活动温度3221℃,有效积温174℃。盘下多得活动积温423℃,有效积温231℃。二是能做到低温成苗,育出高质量的壮苗,不得病。三是能够实现早插秧。
水稻病害防治
(一)水稻稻瘟病稻瘟病是近年来水稻发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由于其具有流行性、暴发性和毁灭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