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把握上非常清晰和恰当,只有做到心中有教学目标,才能及时追问或补问。(1)使用探询性问题澄清对知识的理解,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理
可编辑修改
f。
由是错误的。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
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如教学“9的减法”,教师出示情景:“9个气球,
飞走了5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提出“954”,教师这时可以追问:“这
个算式表示什么?”这样你就有可能听到“9表示气球的总个数,5表示飞走的
个数,求出来的4表示剩下气球的个数。”通过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
的理解。
(2)使用探询性问题诱发新的学习信息,在得到一个至少是部分正确的或
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的回答之后,使用探询性问题可以诱发新的学习信息。
如教学“十几减9(8)”,课的开始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问学生159你
会算吗?
学生:1596
因为1091156
学生:1596
因为155101046
学生:1596
因为15105516
但是对后续学习有帮助的想加算减的方法在课堂中没有生成,这时教师可以
补问“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来计算呢?”然后由学生展开讨论、
交流,学生马上会说:“因为6915,所以1596”。通过补问,诱出了新的
学习信息,使课堂显得更丰富多彩。
(3)使用探询性问题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向,使讨论转向新的方向,为后续
学习问题设定新的情境。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
大小之后,教师提出“现在有没有同学要说说其他分数的大小比较”,随着问题
的提出学生思维方向马上发生转变,进而自然地进入另一个知识点分子相
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建构阶段。
可编辑修改
f。
4、有效提问要注意避免的问题(1)使用的问题太复杂,语意模棱两可。(2)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你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
你会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3)提问时心中无教学目标,不能肯定自已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4)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作出回答。(5)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
总之,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