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语文第十册《黄河象》教学设计
学校: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小学执教者:秦瑜
时间:2007524
【教材简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可以使我们思接千古,不仅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经历。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主要目标并非在于教教材让学生去弄清一个科学假想故事,接受书本知识,而是以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引领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大胆实践,
f创编故事文我比较,产生新的感受发展改造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教学目标】⒈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观察大象化石,了解发掘经过,在现实基础上大胆推测,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与想象能力。
⒉在把自编故事与课文故事对比赏评中,领悟科学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严密,描写生动形象,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教学流程】
㈠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看一具象的化石(出示)。这种象因曾经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被称为黄河象(板课题)。(二)过渡引导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的这具大象骨骼化石,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书本P97插图,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己喜欢的形式读文,看看从文字中你感受到这具骨骼有什么特点。2.生生交流。3.指名读、引读,读中感受化石的大与完正。(四)过渡引导:大象体积庞大,能如此“完整”地保留下来,在象化石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根据这个特点,科学家们于是假想起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你们也想试一试吗?(五)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1用速读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2-6自然段,思考: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故事发生的经过;2感兴趣的段落读多几次。3阅读思考后与邻座的同学小声交流。4师生互动交流(六)假想来历,自编假想故事1.利用课件进行假想推理。2.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