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五版)
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章重点:哲学、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一、内容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功能。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及根本方法。二、考核要求
一准确把握和理解“哲学”的概念。二掌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三正确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作用。四了解哲学的不同形态及其历史演变。五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六领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七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八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功能。九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意义和科学方法。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
本章重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时空观和运动观,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一、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时空观和运动观,自然、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的结构和功能,世界物质形态的同源性和同构性。二、考核要求一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及其局限性,科学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二正确理解运动、时间、空间及其与物质的关系,批判形而上学的时空观、运动观。三正确理解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把握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等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正确理解意识的起源及其本质、意识的结构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五了解人工智能及其本质、它与意识和区别。六正确理解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批判二元论的错误。七理解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实践与世界
本章重点:实践的含义,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f一、内容实践的本质、结构,实践活动的运动机制以及实践的地位和意义。二、考核要求一全面理解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二科学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和根本地位。三正确理解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四了解实践的运行机制。五了解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以及它们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六了解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第三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本章重点:社会的本质,社会的经济结构。一、内容社会及其本质,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二、考核要求一科学理解社会的实践本质。二正确理解生产力及其特点、基本要素。三正确理解生产关系及其本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