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析盈余管理方法与识别
作者:钱锐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9期
钱锐
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76
摘要盈余管理本身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正确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决策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但在我国由于盈余管理被上市公司不当使用它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其正面作用它降低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可靠性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成为阻碍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098X201107a020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1盈余管理的内涵
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加大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成为投资者等利益关系人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它的真实性、公允性直接关系到各方的利益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主要有“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种不同的看法。加拿大会计学家司可脱在他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这也可称为“会计政策管理”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收益观”。另一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拍在1989年曾发表过著名的《盈余管理的评价》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这是一种广义的“披露管理”的概念1。本文认为在我国尚不发达的证券市场环境下研究盈余管理第一个概念更适合些。
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研究根据所确立的概念盈余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管理当局包括经理人和董事会。前者的动机是报酬最大化而后者的动机则是财富最大化但他们对企业的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是由他们的合力所决定的2。
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披露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节和控制而且还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法律、法规特别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方法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利益最大化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管理当局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种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