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产品或价值即国民收入的分配(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分配)。23、薪酬管理的原则:对内公正性、对外竞争性、对员工激励性、对成本控制性、对法律法规合法性。24、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的前提和依据。25、薪点工资制中,薪点数的确定可以取决于:岗位点数、个人绩效点数、个人贡献点数、技能点数。26、省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最低工资率时,应向当地(工商业联合会、财政、民政、
f统计等部门)咨询。27、工资指导线:国有(控股)企业严格执行政府颁布的工资指导线;非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应根据工资指导线进行集体协商确定工资。28、薪酬形式包括劳动计量和薪酬支付。薪酬支付包括:支付项目、支付水平、支付形式、支付对象、支付时间、特殊情况下支付的薪酬。29、薪酬:1、货币薪酬(直接薪酬(工资、奖金、津补贴)、间接薪酬(社会保险、福利、股票期权))、2、非货币薪酬(社会肯定、职业肯定)30、企业选择合适的工资制度要考虑: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速度、企业规模、企业工资管理成本。31、工资总额体系分为:高弹性模式、高稳定模式、折中模式。32、奖金的主要特点:单一性、荣誉性、灵活性、及时性。33、须缴纳个税的有: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偶然所得,财产租赁和转让所得。34、我国的养老保险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35、失业保险的特点: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36、劳动者不必缴纳的保险费用: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绩效:
1、绩效的特点:多因性、多维性(质量、出勤、团队合作等综合评估)、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2、绩效在员工层面的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发展功能(如发现某员工的特点加以培养充分发挥其长处)、控制功能、沟通功能。
3、绩效在企业层面的功能:诊断功能、监测功能、导向功能、竞争功能。4、企业绩效管理五阶段法顺序: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评、绩效诊断、绩效总结。
其中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灵魂,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体系的中心环节、核心内容(是管理人员与考评对象双方对考核期内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的过程)。5、制定起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应体现:①全面性与完整性②相关性与有效性③可操作性与精确性④原则一致性与可靠性⑤公正性与客观性⑥民主性与透明度。6、绩效管理制度草案提出后应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