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ymusdepe
de
ta
tige
TD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必
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5、交叉反应crossreactio
:书:指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体(或抗原)
与不同抗原(或抗体)发生的反应。Ppt抗原(或抗体)除与其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
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其他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2、抗原的基本特性:
抗原一般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种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immu
oge
icity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或致
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
tige
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3、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抗原自身因素:
(1)异物性foreig
ess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凡是在胚胎期未与淋巴
细胞接触过的物质,自身成分发生改变,都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视为异物。抗原与机体间的
种系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2)、理化性质:①化学性质: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多糖、核酸蛋白质的免疫
原性强于其他,蛋白质一般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②分子大小及其结构:一般而言,抗原
的分子量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10000有强免疫原性,<4000为弱免疫原性或无免疫
原性;③结构复杂性④分子构象:抗原分子的空间构象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其免疫原性。例
如构象表位丢失,则抗原会失去免疫原性。⑤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能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所接近的程度。易接近性越好,免疫原性相对越强。⑥物理状态:一般状况下,聚合状态
单体,颗粒状可溶性。
2)、宿主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两方面。
3)、免疫方式:
免疫方式是指进入宿主内的抗原剂量、途径、间隔时间、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因
09级口腔七年2邱静怡整理
24
f素。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剂量剂量适中
途径皮内皮下注射肌内腹腔静脉
次数与间隔:次数不宜太多,间隔适当
佐剂(adjuva
t完全和不完全弗氏佐剂
4、抗原决定基(表位)的分类:
(1)、根据表位的结构分类:
可分为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
线性表位又称顺序表位,是由连续排列的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表位。构象表位由序列
上不连续的氨基酸残基在空间上通过折叠形成特定构象又称非线性表位。
2、按抗原决定结合对象分类:
可分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即B细胞的BCR识别的表位,主要存在于天然抗原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