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革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解析】
【例文示范】
困境,莫忘安贫乐道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何者让人念念不忘?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是死后唯有草席裹尸的颜回。材料中讲颜回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一生不幸而凄惨,已让人唏嘘;对比“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精神态度更让人感叹。
贫贱不能移,是古来推崇的品质,生活清苦,不是不快乐的理由,颜回是能真正做到安贫乐道的人,也是值得我们敬慕和学习的人。他启示我们:困境,莫忘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何意?安于贫困乐于求道,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或者说,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这是君子之为,是成事之关键。
追溯历史,不羡陶朱猗顿之富,不改安贫之心,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比邻的刘禹锡,挥毫泼墨,远离尘嚣,笑回天下“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终究求得内心的大自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都保持了心灵的安详和宁静,把清苦的生活过出了自在怡然,一成田园之风,传益后人。面对贫穷困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小人向往富贵可以不择手段,一旦困苦,惶恐不可终日,落魄又丧志,而真正的君子会安然于贫困,把苦难当磨炼,不变节,底气无损。困境,不忘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理想精神。一个要志于成事的人是不会贪图享受,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物质环境的艰苦的,自然也不会丧失真心本性,不会缺少快乐。孔子强调安贫乐道,并不是鼓励世人非要居陋巷、箪食瓢饮以示清高,“居于富贵,安于富贵。居贫贱,安于贫贱”,他的教诲重在一个“安”字,贫贱不戚戚,富贵不汲汲。颜回之所以得孔子赞赏,受世人尊敬,是他能够用高度的精神修养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当面对简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