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D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⑷在推送与该词同一朝代的诵读作品目录中,下面不应该出现的一项是(2分)A《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登飞来峰》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或诗词评价得当的一项是(2分)
fA字体为楷书,虽字形斜侧,但每个字又都保持了它本身结构的重力平衡,似巨斧斜劈山峰,一派昂扬奋举之态。B字体虽为楷书,但纵笔自由,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C字体为行书,整幅作品中的“须”“晴”“娆”三字,墨浓字大,可见作者对当时眼前所见的晴日景色充满喜爱之情。D字体虽为行书,但气势雄强,好像一气呵成,体现了作者的豪迈气魄。3“诗词与欣赏”研究小组准备推送一段对诗歌的感悟,阅读下面文字,请帮助补上结尾句。句中须使用修辞或生动形象的词语(2分)遇见一首好诗,就像邂逅一束清澈的星光,在心灵的礁岩处撞击出一蓬雪色的浪花,感受到一枚金苹果落入意识的银网。可见,。简答题(共2分)3示例:好诗就
题号答案
1⑴B
1⑵C
1⑶A
1⑷B
2D
如盛夏的一缕微风,让平淡的生活有了惊喜。评分:2分。内容1分,文采1分。海淀区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北京文化,学校组织了“文化符号寻踪北京”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1寻踪千年古刹潭柘寺,探寻北京文化渊源。下面是同学找到的一段关于潭柘寺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3)题。(共5分)“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是一句人们①的民谚。据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也许有人会问:“北京最早的城市是燕国的蓟城,距今.至少三千多年,比潭柘寺早了一千多年,不是应该先有北京城吗【甲】其实,那时候的蓟城,只是一个诸侯国小城。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应该是在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元大都,使它初步具有了中国政治中心城市的规模,也奠定了现在北京城的基本格局。而此时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据说姚广孝②潭柘寺设计建造了紫禁城(今“故宫”)。潭柘寺在鼎盛时期有房999间半,而故宫则有房9999间半。不仅如此,故宫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