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利用区位地租调整农村土地的利用状况8二、农业空间差异模型对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8参考文献9
III
ff第一章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
第一章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
第一节对区域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认识
一、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及历史背景
顾名思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理上的空间,一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交通、教育、技术、消费、政治制度、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等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都是极大的,这是在地理上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为了使一个区域各方面的发展可以达到理想的最高水平,各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最大化,必须把区域地理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共同研究,由此,区域经济学便应运而生了,人们开始考虑区域对生活带来的影响1。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及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杜能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在20世纪50年代,它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被广泛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角度到宏观角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区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于是世界上各国政府为了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了对区域活动的干预,开始了大规模的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从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被不断应用和充实。区域经济学最初是兴起于西方国家,各种理论体系也最早诞生于西方国家。1978年以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基本上不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区域经济发生了巨大进步。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2。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可分为三个方面:政治背景:
在西方,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了加强,政府手段更加强硬,有能力去干预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充当资源配置的主体,在区域之间按自己的意愿有计划地配置资源,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分配资源。科技背景:
1
f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及其应用实例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后,世界的科技力量更加强大,人们研究区域与经济的方法和手段也更加高端和方便,促进了区域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经济背景: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断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