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公众如何参与城市建设管理
文屠海鸣2012年10月16日0751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我们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领头羊”,上海于2010年成功举办了世博会,深刻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如何使世博会期间形成的公众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好做法常态化,并将这些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深化,从具体路径选择来说,我以为要转变一个观念、建立一项制度、探索四种模式。
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变“城市管理”为“城市治理”。过去的城市管理格局中,管理者基本上就是政府部门,而市民和各个单位的成员则是被管理者。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后,企业不再承担许多应当由社会承担的职能,单位对其成员的约束力也大大降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公共事务不仅数量增加,而且日趋多样和复杂,原来的管理部门不堪应付。在这样的条件下,沿用过去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足以解决城市运行中的问题。破解之道,就是要变“城市管理”为“城市治理”。因为,城市治理能够引导社会各阶层参与社会事务,体现“公众之事公众管”的理念,一旦社会达成一定共识,形成社会矛盾的协调机制,就能够比较好地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一项制度,就是要形成公众全程参与机制。首先要以法规形式明
sevralgoup
mbthwi±cyxfzP23dqFG
f确:凡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和管理,必须有“公众全程参与”。同时,应该明确下列问题:第一,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包括市民、社会组织或企业的代表。第二,明确公众参与的范围。可以画两个圈,分两步实施。第一个圈,先从公共工程建设、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做起;第二个圈,扩展到环境保护、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第三,明确公众参与的途径和程序。要在市级层面上,统筹考虑各种因素,规范公众参与的程序。第四,明确负责公众参与工作的专业机构。可以借鉴新加坡等国家在城市治理上的先进经验,组建在市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主导下的“公众参与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检查和分析全市公众参与状况,有效整合各类城市治理资源。
探索四种模式,就是要构建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公众主导型的参与形式。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事务涉及面很宽,由谁来主导展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目前,可以探索以下四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的公众参与模式。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政府的力量占有绝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