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质量评价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职教育正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了解毕业生就业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社会、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也趋于成熟客观。关键词毕业生就业现状质量评价
随着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已转向为“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114万,2002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是145万,2003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212万名,就业率为70,其中本科就业率为83。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2005年的高校毕业生更是高达338万,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13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近有480万,其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可想而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广大毕业生们的就业心态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就业状况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因素上:就业单位意向,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就业地区等等。只有认真分析了解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前提及现实依据。为此,各大高校及组织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情况调查活动,目前的高职院校就业现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就业单位意向,期望合理化分析
双向择业政策和高校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就业增加了困难。在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下,毕业生就业意向、期望值逐渐趋于合理。
f根据调查显示(见表1),大多数毕业生希望选择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及三资企业工作,选择比例分别为23%,30%,19%,25%,但同时去私营企业,自主创业等就业形式的比例也明显上升,比例分别为18%和12%,这表明,毕业生的择业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非正规就业及继续深造比例也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毕业生的月薪期望也趋于合理,比较理性的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地评价,期望值多在1200-2000中,比往年有所下降。
二、就业观念的功利化分析
在调查中还发现,多数毕业生的择业标准不是根据国家发展建设的需要和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而定的,而是把经济收入高(45)、良好的工作环境(28)、工作稳定有保证(23)作为就业的标准,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收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