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上对公司并购绩效进行研究,认为在进行协同效应研究时必须放在竞争的环境中才有效。PrahaladCK,DozYL(2000)通过对各个通过产销一体化实现规模效应的相关公司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探讨,发现很难确定其间的关键环节,并认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为这也是简单的价值链分析无法实现的。与此同时,强调了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在经济效益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其对相互关联各方的净收益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并购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对协同效应专门进行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引用西方经典的初步发展阶段,较典型的研究成果有:许明波(1997)从合理避税、价值估计和预期效应等方面对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说明。刘文纲(1999)分析了品牌、专利、组织文化等无形资产对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并证明其确实极大提高了企业的治理绩效。王长征(2002)在文章中采用价值链分析法,将协同效应分为纯粹加强、强化、转移扩散和互补四个方面,采用价值链分析法对实现价值链重组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
以上是一些较为典型的理论分析,当然,也有部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陈信元、张田余(1999)采用时间窗研究法发现,并购公告前后10到20日内的累积反常收益率稍有提升但不存在显著性,因此认为并购的协同效应较弱。冯根福和吴林江(2001)对19941998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绩效采用会计研究法进行分析发现,类型不同的并购在不同时期内公司的绩效表现形式不一,但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唐建新,贺虹(2005)采用我国19992002年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的相关面板数据,对其进行财务指标统计分析,以对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研究。实证分析表明,协同效应在短期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长期内却是消极的;收购与公司相关股权可以产生正向的协同效应,而横向和混合并购则相反。张瑞稳、冯杰(2007)选用2005年我国86家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并购活动实际上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并购方的企业价值受到负向的影响。此外,不同行业的协同效应差别不大,但若属于关联交易的范畴,则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王宛秋,张永安(2009)在进行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时,着重采用案例分析和专家访问的方法寻找影响并购的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并运用结构解释模型进行相关分析,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