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定深度(10~40m)内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排气通道,使土中空隙水、气顺利溢出,土体随之固结,从而在有效影响范围内提高土基强度,消除黄土湿陷性。
42强夯处理的要求
强夯前施工参数的选择和确定是通过理论或经验公式计算,再根据单点和小区域试夯结果综合确定,主要包括:每击夯击能量(夯锤重与提升高度之积)、夯点中心距离、每点夯击击数(单点饱和夯击能量)、夯击遍数及间歇时间两遍夯击之间、夯坑总深度和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
强夯加固深度根据实行土层厚度和湿陷等级确定。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处理的宽度和深度及结构物的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5~9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减小。对于处理深度较大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3m。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43施工工艺
431施工设备
一般情况下夯锤重可取10t~20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KPa~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压力宜取小值。锤的底面宜对称设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强夯施工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432施工准备
推土机清理草皮及杂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