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范柳原的安排,乘船来到香港,做起了他的情妇。而范柳原是一个被女人捧坏,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泥土的男人,他从来不曾想要和白流苏结婚,他只想让她做自己长期的情妇。有过失败婚姻的白流苏则是想要通过婚姻来求
7
f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取一份现实的安稳,做情妇是她所不甘心的。于是,两人开始了一场虚虚实实、有攻有守的心理战。对白流苏而言,自己已是回不得家乡,没有退路,为此她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留住范柳原。较好的容貌,得体的装束打扮,良好的教养,还有那一低头的温柔矫情,这些都是她用来对付范柳原的武器。她想快速的把他诱入婚姻的殿堂,从而为自己确立物质生活的保障。她虽然受过西洋教育,但在骨子里面仍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逃脱不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式婚姻模式,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目的和标准,她一开始就窥视着范柳原的金钱财富要永远嫁给他,而范柳原只想玩玩把她当情妇,二人只是同床异梦,满足着各自的需要。然而,就在范柳原要去英国上船的第二天清早,轰炸城市的炮火突然间打响了,租用的房子差点被炸坏,白流苏在炮火中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在恐惧中她也想到了范柳原,但已经如同隔世般渺茫。正当硝烟弥漫、人心惶惶的时候,范柳原坐着军用卡车出现了,并把流苏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9
外面的世界兵荒马乱、炮声隆隆,两人的爱情则峰回路转,终于修成正果。这似乎是一
个圆满的结局。如果不是香港之战成全了她这段灰色的“传奇”,流苏最好的命运也不过是做范柳原长期而稳定的情妇而已。可以说,白流苏对婚姻的追求和期盼更多的是一种“安全感”和“一张长期饭票”,这是对带有明显功利性目的性婚姻的追逐,这种心态只会使得她在面对以后的生活中会有更多的无奈和痛苦。生活在尘世中,每一种选择都会有难言的苦衷,幸福与否,或许如同我们穿鞋一样,真正的感受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然而张爱玲在作品即将结束之前,借人物的内心独白,不无戏谑地特意点出,一个青年女子的婚姻是以一座城市的陷落为代价的。这其中透露出的是张爱玲的苍凉感和敏感异动的心境:“蛮荒世界里得势的女人,其实并不是一般人幻想中的野玫瑰,燥烈的大黑眼睛,比男人还刚强,手里一根马鞭子,动不动抽人一下,那不过是城里人需要新刺激,编造出来的。将来的荒原下断瓦颓桓里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