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形动态助词考察汉现代汉语形+动态助词”考察汉语论文
作者:本站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6921155700发布人:admi
零引言01“形+动态动词”,指的是形容词带动态动词“了、着、过”等。02我国语法学界对“形+动态助词”现象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形容词带上动态助词后便具有了“动性”,带有“动作的意味”。例如,黎锦熙1824认为,诸如“你的胡子却也白了许多”“孩子大了,今年要请个先生”中的“白、大”,由于其后添附了“了”,“这就可以证明:它们不但在句法结构上是动性,便在实质的意义上,也含有迁变流转的动态了”1吕叔湘1942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一会儿忽然高了起来”“一到十月,这些树叶便红了起来”中作谓语的形容词“不是表示一种无始无终的一瞬间的状态,而是表示一种状态的开始,或是表示一种状态的完成,于是这个形容词也就带有动作的意味。”2黎、吕的说法代表了早期对“形+动态助词”的一种认识,这种看法只是注意到了形容词带动态助词后语义上的变化,还没有从归类的角度明确带动态助词的形容词词类归属问题。2认为形容词接动态助词是其语法特点之一,并不改变形容词的词性。也就是说,带动态助词并不是动词的专利,而是动词和形容词共有的语法特征。王力1943认为“形容词最不适宜于做叙述词(叙述句中的谓词)……凡形容词用为叙述词的时候,往往是靠‘了’字或‘着’字的力量,如‘心冷了半截’‘他红着脸’之类。”3在另一部著1944中,他更明确指出,“了、着”二字“并不是专为动词而设的”,“红了脸”“大着胆”中的“红”和“大”本身不是动词4。张志公1959认为“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体’的变化,就是加上‘了、过、着、起来、下去’这些辅助性的成分。”5房玉清1991指出“大部分动词可以带动态助词,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带动态助词”。6基本属于这类看法的还有,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中译本,第294~295页)、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第216、318、595页)、朱德熙《语法讲义》(第69~72页)等等。3带动态助词是动词的语法特征,形容词接动态助词后就变成了动词。唐广厚、车竞在1985年发表的《形容词接动态助词动词化初探》一文可以说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该文认为形容词接动态助词以后:(一)“就失去了形容词的语义特征,而与动词相同。”(二)“能带数量(动量)补语,与动词相同。”(三)“有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