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徽商活遍布全国各地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6、关于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确的是(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制度
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①②③C①③④B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下叙述有误的是(
A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B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步伐C资产阶级把学习西方上升到制度层次18、秦朝掌管县令任免权的是(A皇帝B丞相)C郡守D诸侯王D辛亥革命实现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步
f19、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统领宗教事务的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A中书省C枢密院B宣政院D理藩院

20、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D扩大民主,集思广益。

2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了宦官主权的局面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原因是(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3、决定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最重要因素是(A共同的阶级立场C国际形势))
B社会主要矛盾D社会性质)
24、我国最早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是(A西藏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
25、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6、《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f27、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但有些电视剧常常出现违背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