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摘要: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最辉煌业绩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大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贞观之治”。究其缘由,善于识人、用人的完美用人之道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秉承“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施政理念,在用人之道上突出了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崇文重教,广育贤才;治世重德,赏罚分明等特点。并以此造就出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民族融合,国力强盛的崭新局面。关键词:李世民用人之道贞观盛世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15401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唐太宗李世民是最有影响力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融合,文化繁荣,国势空前强盛,史称“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形成既要归功于他出众的文才武略,更要归功于他总结并吸收历代特别是亡隋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并推行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用人之道。本文试结合相关史料,对唐太宗李世民高超的用人之道进行分析。1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视人才的价值,他认为:”虽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求人之贵也。”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在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上,李世民坚持“唯才
f是举”,“不拘一格”,不论亲疏远近、门第高低,只要有真才实学,都竭力收揽到自己的身边。因此,聚集在他周围的能臣干将、治国贤才来自社会各阶层。既有关陇贵族长孙无忌、杜如晦、李靖;也有江东世族萧、虞世南、褚遂良。既有出身士族地主的高士廉、李玄道、侯君集、岑文本;也有来自庶族地主的房玄龄、刘文静、程知节、王。更有来自草根阶层和少数民族的张亮、马周、阿史那社尔、契何力。对于来自敌对集团的人才,李世民能够不计旧怨,以诚相待。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都曾经是李世民的死对头,但他们的部下尉迟敬德、秦叔宝、张玄素最后都成了李世民的爱将。特别是对于太子李建成的谋士魏征和部属薛万彻,魏征曾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以巩固太子地位,薛万彻则在玄武门之变中力敌李世民,血战宫门。李世民却依然对魏征的经国之才和薛万彻的盖世之勇欣赏有加,给予充分的信用和重用。李世民在人才选拔上广开渠道,多次要求臣僚举荐贤才。贞观十一年,他要求“刺史朕当自简择,县令诏京官五品以上,各举一人。”贞观十八年颁布了《令天下诸州举人诏》,要求各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