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1、外感六淫致病特点:
1风邪致病,其肿宣浮,痛无定处
2寒邪致病,不红不热,痛有定处
3暑邪致病湿热耗气伤津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4湿邪致病“流水”5燥邪致病:干
6火邪致病:热
(助理不考)
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燥诸邪毒均能化热生火,故外科疾病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常见。
2、外来伤害致病:凡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寒冻及金刃竹木创伤等。
3、感受特殊之毒致病:特殊之毒除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外,尚有疫毒及未能找到明确致病原因的病邪
4、常见病因: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但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f第二单元:中
医外科疾病
辨证(助理不考)
2、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多风温、风热3、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多为气郁、火郁
4、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寒湿、湿热多见
5、局部辨肿:(记忆秒杀词)
①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热疼痛,肿势急剧。见于阳证疮疡。
②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见于冻疮、脱疽等。
③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④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见于股肿、湿疮。
⑤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见于瘰疬、脂瘤等。
f⑥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见于气瘿、乳癖等。⑦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见于皮下血肿等。⑧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见于外痈、肛痈等。⑨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⑩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6、局部辨痛:(记忆秒杀词)①热痛皮色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②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③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④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⑤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水肿或见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⑥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