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书写时各个笔画齐写紧凑,注意右下方有三个横。(3)词义: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息壤是传说中天地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取走洪水,露出路地。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想办法治理洪水。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来驱走洪水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最后治服了洪水,并被人们推举为一代君王(有自学就必定有反馈,在反馈中互动交流,了解学情,并于重、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2指明反馈,介绍分段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断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断意,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层次有个整体的清晰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2、指明反馈,集体交流。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哀求:哀告请求。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在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③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2)鲧治水的方法。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
f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