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求知欲。于是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a3001×230101×229≈105米,100次对折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这么一个惊人的数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
f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3创设错误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旧
知识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正确与错误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创设教学情境的好素材。
如函数f(x)ax22ax1的图象都在x轴的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大部分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问题都会直接把它当作二次函数来解而忽视了a0的情况。又如已知椭圆■■1的离心率为■,求k的值。好多学生答案只有一个,x型或y型忘了考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积极地让学生进行思维、探索、讨论。所以说错误的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暴露出知识的不完整性,而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这样做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4创设动手实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首先,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的如《几何画板》、《几何专家》、《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数学定理的证明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建模过程。其次,教师可创设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我们组许多
f教师就用铁丝、铁片、易拉罐等自制了数学教具: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在实例面前,学生对空间几何体了解增强了,对“异面直线、空间平行、空间垂直”等较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再比如上“正方体截面”时,用萝卜制作教具,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截正方体可以得到正三角形?”“用一把锋利的刀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长期创设这些动手实验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为了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为目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注意情境的科学有效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更加有效。
二、重视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在高中新课改中,目的是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