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受流动相的性质影响。实践中主要靠调整流动相的组成配比及pH值,以获得组分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及适宜的保留时间,达到分离的目的。
容量因子capacityfactor,k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量之比。因此容量因子也称质量分配系数。
容量因子的物理意义:表示一个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tR)是不保留组分保留时间(t0)的几倍。k=0时,化合物全部存在于流动相中,在固定相中不保留,tR=0;k越大,说明固定相对此组分的容量越大,出柱慢,保留时间越长。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不同点是:K取决于组分、流动相、固定相的性质及温度,而与体积Vs、Vm无关;k除了与性质及温度有关外,还与Vs、Vm有关。由于tR、t0较Vs、Vm易于测定,所以容量因子比分配系数应用更广泛。
选择性因子selectivityfactor,α相邻两组分的分配系数或容量因子之比。α又称为相对保留时间(《美国药典》)。
要使两组分得到分离,必须使α≠1。α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性质、柱温有关,与柱尺寸、流速、填充情况无关。从本质上来说,α的大小表示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分配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15分离参数
分离度resolutio
,R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比值。也叫分辨率,表示相邻两峰的分离程度。
分离度计算公式:R2tR2tR1W1W2
f当R=1时,称为4σ分离,两峰基本分离,裸露峰面积为954,内侧峰基重叠约2。R=15时,称为6σ分离,裸露峰面积为997。R≥15称为完全分离。
中国药典规定R应大于15。
提高分离度有三种途径:①增加塔板数。方法之一是增加柱长,但这样会延长保留时间、增加柱压。更好的方法是降低塔板高度,提高柱效。②增加选择性。当α=1时,R=0,无论柱效有多高,组分也不可能分离。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选择性:a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pH值;b改变柱温;c改变固定相。③改变容量因子。这常常是提高分离度的最容易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来实现。k2趋于0时,R也趋于0;k2增大,R也增大。但k2不能太大,否则不但分离时间延长,而且峰形变宽,会影响分离度和检测灵敏度。一般k2在110范围内,最好为25,窄径柱可更小些。
二、高压液相色谱的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21塔板理论211塔板理论的基本假设
塔板理论是Marti
和Sy
ger首先提出的色谱热力学平衡理论。它把色谱柱看作分馏塔,把组分在色谱柱内的分离过程看成在分馏塔中的分馏过程,即组分在塔板间隔内的分配平衡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