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在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作业人员应:1、严格执行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4、班主长或车间主任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5、熟知应急措施,如何使用现场配备的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f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在作业前严格填写申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且作业人员不得少于2人,得到上级主管签字同意后方可开始作业。
2、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3、作业前注意事项:1)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2)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3)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5)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4、作业中注意事项:1)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严禁用纯氧进行

f
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2)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3)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1)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2)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3)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