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农用地开发整理项目应注意不违农时,优先安排不影响农作物生长或影响不大的工程,其他工程尽量安排在农闲季节。33农用地及村镇用地整理项目规划农用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对农用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整治和改造,提高农用地质量,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过程。农用地及村镇用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目标是:a)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b)提高农村人口聚居程度。C完善给排水、通电、通路等配套设施。d提高土地质量。e)增加有效耕地面积。f)增加耕地收益。g)提高土地利用率。h)改善生态环境。农用地整理可根据整理后土地的主导用途分为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养殖水面用地整理,重点是耕地整理。3.3.1耕地整理项目规划3.3.1.1目标确定根据社会需求。经济建设需要、项目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土地的适宜用途,确定耕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具体目标。3.3.1.2项目总体布局a)原则1)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2)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3)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4)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b)总体布局1)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及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确定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用地的布局及分布范围。2)根据项目区及其外围的水文条件和水资源状况及已有的水利设施,确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及其数量、等级和位置。3)根据项目区外围已有交通设施状况和区内地形、水利干沟渠布局情况,确定区内交通道路的类型和位置。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主导风向和风的强度,确定生态防护林的布局、规模、结构、树种和数量。5)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村镇用地及工矿用地的数量、规模、位置和发展方向。
4
f3.3.1.3水利工程项目规划水利工程项目规划是指在对洪、涝、旱、渍、盐、碱等进行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水
资源的原则下,对水土资源、灌排渠系及其建(构)筑物等进行的统筹安排。a排灌工程系统规划1)骨干沟渠规划布置对沟渠的灌排面积、渠线、工程量、输水损失、设施安全等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布置,同时应考虑上下级沟渠的协调配套。骨干沟渠用地指标。干支沟渠长度与水源地有关,干支沟渠占地宽度参见附录A表AI。2田间排灌沟渠布置平原地区田间沟渠系,可依条件分别采用灌排相邻、灌排相间、灌排兼用布置。丘陵山区田间沟渠系、岗田间农渠垂直于等高线沿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