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内容较多,分4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和温度
带的划分,第2课时讲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第3课时讲我国的第二个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第4课时讲季风气候带来的一些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我国的2个气候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学可从教材安排的地图入手,通过读图、析图,学生讨论探究,来掌握学习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其成因和干湿地区的划分。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4.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二)教学难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2.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学媒体
f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等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到了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其中的一个要素地形。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接着学习另外的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气候。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活动同学们,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我们从电视中总是可以看到“冰城”哈尔滨的人们在街上观看各式各样的冰雕,那时的气候非常的冷。虽然现在我们无法在现实中去体会那种寒冷,但是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来一次从北到南的图上旅游,前提是假设是在隆冬的1月份的时候。
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或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28看图214中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