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星期,踊跃的学生往BBS上发了大量帖子,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发言,把BBS作为一个平等交流,各抒己见的场地,但是却有一部分学生发表的内容粗俗下流,恶浊不堪,甚至还有针对个别教师的恶毒谩骂和攻击。由于网络虚拟的特殊性,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人格表现不完全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是好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却可能正扮演着“光明破坏神”的角色。
2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1)在上网时言行随意放纵)由于网络缺乏监督性,所以上网的个体在具体上网时,往往会由于自身缺乏控制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而放宽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为此,有关部门特意在中学生中开展了有关于上网情况的调查,调查发现,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
f的语言或符号缩写;61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调查显示,66的学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5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此外,有63的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学生私自用过别人的帐号上网。2)对网络价值观念不够重视)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有实守信”,有551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1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帐号是不道德的。3)在网络世界中人格冲突突出)在网络世界中人格冲突突出调查显示,456的中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其理由从高到低分别是“放松自己,新鲜、自由、轻松、刺激,有意思、不受限制”、“表现自己另一面,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网络是虚拟的,神秘的,不信任、怕受骗、保护自己”、“尝试新的感受”、“体验不同于现实的生活,寻求另一种感觉”、“逃避现实,对现实不满”、“无聊”等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学生还没有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