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区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统考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考题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2、答题前应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3、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则以A组计分。“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4、请考生在答题纸上注明:在(A)(B)两部分试题中,本人选择()部分试题。
分叉部分
A组(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我们可以依据多种史料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要研究商周历史,最有说服力的史料应该是:A、甲骨文B、传说C、史记D、资治通鉴2、历史上,金属工具可以成为地位和身份的代表。成语中就有“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的说法。“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可以追溯到:A、原始社会后期B、商周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据报载:为让动物们安然度过冬天,上海野生动物园在秋季调整动物宝宝的食谱,为食草类动物增加了营养丰富的苜蓿草等干草品种。下列与苜蓿同时期传入中原的是:A、葡萄B、占城稻C、烟草D、番薯4、电影《墨攻》表现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思想。而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爱有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5、《史记河渠书》曰:“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里司马迁指的是:A、都江堰的效益B、郑国渠的效益C、大运河的效益D、灵渠的效益6、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A、有利于封建统治B、阻碍历史进步C、都是片面的思想D、都是进步的思想7、“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上述这种现象只能发生于: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8、某校研究小组的课题是关于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他们准备进行分组研究。请问下列子课题中不正确的是:A、张骞与丝绸之路B、秦长城的作用和影响
fC、元朝和北宋对立D、金瓶掣签制度的产生9、魏源在《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