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盛极而衰对中国的启示来源:金融时报2010年01月25日12202009年,中国庞大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和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巨额信贷成为中国迅速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脱身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的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资金在实体经济恢复尚不到位的背景下进入了股市、楼市等虚拟经济体系,“物价走势平稳,而房价、股价飙升”的现象较为突出。对此,近期一些悲观预测中国经济的评论在世界媒体上不时出现,诸如“中国将遭遇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状况”“中国正冒着吹大不动产市,场和原料市场泡沫的风险来换取经济发展”等。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走势在表象上的确存在高度的相似性,诸如:出口拉动经济高速增长,消费需求明显不足;本币升值吸引境外资金大量流入;宽松货币政策保证资金充裕,实体经济投资机会相对不足;股价、房价暴涨,但物价走势平稳;国内企业海外扩张,对外投资持续增强等。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肇始于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紧,反观中国,虽然政府一再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和事实上的微调业已展开。在此背景下,中国是否真的会步日本经济盛极而衰的后尘并陷入长期萧条,如果不是,中国又将如何避免?同中存异:一、同中存异: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与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差异(一)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增长潜力巨大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日本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体,并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城乡和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国内消费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汽车、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得到广泛普及。而且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初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80年代后,依靠追加劳动力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显不足。相比之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进程远落后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未来增长潜力巨大。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乡二元结构仍是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领域和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其次,尽管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但“人口红利”效应还将助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目前我国4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70%,同时,国内还有1亿左右的农村人口正逐步转移到城镇。再次,城市化进程还较为落后。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约为457,远低于发达经济体80以上的城市化率,亦低于许多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全国城镇人口约607亿,不足全国人口的一半。(二)中国资产市场泡沫程度有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