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客体。
2、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
种结果的心理状态。3、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
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4、洗钱罪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明知是毒品、走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以
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收益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1、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8、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标人和招标人。
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伤害故意,对死亡结果过失。故意伤
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故意的内容不同。
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抢劫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方便实施渎职行为和
的
玩忽职守渎职财产。
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
A遗弃罪B抢劫罪C故意杀人罪D强奸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聋人B哑巴人C盲人D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
A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并骂:
“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
A中国公民B外国公民C无国籍人D反动组织
1、何为正当防卫?其构成要件如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