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观察当前中国银行业缺钱问题浅析
作为民营股份制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中国银行业缺钱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只是发表一下观点和看法而已。中国银行业缺钱不是因为资金池没有资金的问题,而是资金发生了错配问题。错配表现在:短期负债与中长期资产的错配;民营经济贷款与国营经济贷款错配;经常账户资金与投资账户资金错配等。一、短期负债与中长期资产错配银行在揽储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最为普遍的是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除此之外,各种理财产品、各种信托金融工具等,在法定存款利率固定化以后,通过理财工具的收益率浮动变相揽储。只要能保证投资者有确定的收益,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当然,这些储蓄都是银行的负债。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出现了融资难,虚拟经济出现了疯狂套利的现象,两者相加形成了巨量的融资需求。银行扮演了资金出借人的角色,但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资金需求类型,银行是分不清的,只要关系好,只要风险可控,就可以出借资金。当前在融资难情况下,民间借贷资金成本较高,所以许多公司或个人从银行借款出来,进行转贷。在银行将资金出借给企业或个人以后,这些市场主体将资金进行了转贷,进而谋取暴利。银行不顾资金使用计划,
1
f盲目的将各种负债(包括短期负债)错配到市场中,尤其错配到那些流动性差但暴利的行业,央行收紧流动性,存款人提款时,银行没有充足的现金流作为支撑,最终借款人的资金不能及时偿还,就导致所谓的“钱荒”问题。二、民营经济贷款与国营经济贷款错配国进民退是客观事实,而且在越演越烈。国有企业不仅仅把持着国家垄断行业攫取垄断利润,并对一些暴利行业(房地产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等)也不断涉足,甚至对一些微利行业也有投入。国有企业借款信用不是企业信用,而是国家信用,既然用国家信用为担保,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借款也就宽衣解带了。目前,我国的传统产业已出现饱和,国有企业在体制内已没有投资的领域和产业,但是国有企业利用银行对其的无限授信,可进行转贷,可投资民营企业,进而从民营企业可怜的利润中谋求暴利。民营企业像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资金与国际市场博弈、人民币汇率博弈、与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博弈、与政府部门博弈,这在银行层面表现出了强力的资金需求。但银行却把资金无限出借给了国有企业,这就是资金的错配。银行是资金供给与需求的中介结构,却摇身一变,成为国营经济剥削民营经济的帮凶,利用社会对其的信任,进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