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研究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导致对于三农相关问题的判断失误。而通过多案例研究就有可能弥补单个案研究的不足,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对于三农问题了解的全面性,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验证个案研究的结论,防止以偏概全。在农村经济领域,上世纪80年代杜润生先生领导下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针对农业和农村做了许多极具针对性的研究,不仅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甚至直接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近年来,赵树凯对于乡村治理、白南生对于农民工问题、于建嵘对于农村社会冲突、贺雪峰对于乡村治理、肖唐镖针对南方农村的宗族问题所做的一些深入研究,均堪称三农研究领域实证研究的典范。
尽管实证研究方法在三农研究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对于实证研究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伪实证和形式实证在三农研究中大行其道。所谓伪实证,也就是研究者用理论预设或价值偏好来剪裁经验事实的做法,它本质上是以实证研究为标榜的非科学方法。研究者开展的目的不是去发现事实,研究结论是事先就有的。先有观点再找证据,而不是先寻找证据,再得出结果。研究者希望寻找到一些经验材料来证实自己已经形成的理论预设,甚至是是价值偏好。因此这种实地调查获取的事实就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经过裁剪或过滤的事实,调查结果就往往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形式实证是指研究者通过形式主义的调查、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或者在资料的搜集和使用过程中对于有关数据和资料,特别是官方数据和资料缺乏甄别和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应用于研究的做法。伪实证和形式实证都会使得实证研究停留在肤浅观察层次上,难以对现实做出更有价值的分析。
就三农研究而言,无论是运用数理实证,还是运用案例实证,都需要对于三农问题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理论层次的把握。不熟悉农业、农村和农民,不能够从理论层次上把握有关问题的逻辑关系,在运用数理实证就容易犯伪相关的错误,运用案例实证就容易犯伪实证或者形式实证的错误,而研究方法的错误必然导致分析错误,最终使得相关研究成果和结论没有价值。而错误研究方法所做出的研究对于的发展也不会有真正的贡献。
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在三农研究中的应用
为了分析我国近年来三农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选取了20032007年度的《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并按照年度每份杂志从中随机抽取一半,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刊出的文章按照有无注释或参考文献、是否进行、是否采用进行汇总分析,并从中得到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