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光敏素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Pr型分子。Pr对Pfr的比率是由接收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种Pr对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②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植物透过Pr对Pfr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
2
f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有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觉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许多种子就从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会发芽。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年有删改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科普文的语言特色。科普文的科学、普及和文学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语言特色准确严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个别文章还带有感情色彩。答案第①句运用拟人修辞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种子能自主地寻找发芽的时机的特点表达得准确而又生动形象体现了科普文章的科学严谨而又通俗易懂的特点。2分第②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红光远红光比率的变化准确而具体地说明光的改变。2分2作者认为有些种子发芽行为的精巧程度还不及格。请写出这些种子的发芽行为。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梳理归纳。从第6段“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可知前文第1~5段所述的即为不及格的发芽行为。答案示例扁蓄等依季节循环休眠羊腿藜等反季节循环休眠雀麦草等适时
3
f决定是否休眠。【评分标准】指出每一种代表植物1分并指出其发芽行为1分。三点共6分。3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层的杂草但是翻动过的土壤有时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请用文中观点解释这种现象。5分答【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