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体征,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3、新入院者24小时看新入院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尽可能随时查看患者,留意其病情变化。(二)三查制度1、住院医生每日3次查房2、科主任每周3次查房3、完善三级医师查房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不断提升查房质量,增强医疗水平,进而防范医疗风险。(三)五大谈话1、入院24小时内医患谈话即首次医患沟通必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2、术前、术中、术后医患谈话手术病人,必须做好围手术期的医患沟通。3、创伤性诊疗活动前谈话
开展有创诊疗操作,必须签有创操作同意书,待患者及家属知晓并同意后,方可开展。4、麻醉前谈话
在对手术病人麻醉前,麻醉医师应与患者谈话,告知麻醉方式,手术操作时长,并嘱患者有不适随时告知。
5、输血前谈话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护士应事先与患者沟通(患者昏迷时与家属沟通),并嘱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告知护士。(四)五大关键1、关键制度:13项核心制度2、关键患者:危重、新入院、特殊患者重点观察、监管
f3、关键人员:新上岗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人员多重视、教育4、关键环节:急危重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检查环节5、关键时间:节假日、交接班时间、事故高发时段应重视三、医疗风险追溯制度
为更好的减少风险,规避医疗纠纷,惩罚风险意识淡薄人员,制定如下风险追溯制度。(一)事后及时查明缘由
风险消除后,相关人员(事发科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二)及时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
根据当事人员的过错程度,结合其平常表现(业务水平和相关技能掌握情况),确定其应承担的具体责任。(三)科室必须全员讨论总结
事发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全科人员讨论总结,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四)定期督查措施落实情况
职能部门应根据科室的整改计划,逐一督导整改落实,杜绝风险的再次出现。四、医疗风险规避措施(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住院病人沟通制度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同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计医疗费用,告之病人,并记入病程记录;2、实施有创性检查与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胸穿、腰穿、腹穿、肝穿、骨穿、心包穿刺等),必须在实施操作前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医师在操作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谈话内容记入病程记录。认真落实高风险环节签字制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