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空一行。正文用小4号宋体,单面打印。20世纪汉语诗歌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诗即是执意区别于旧诗的特定概念。但新诗的特征是什么新诗与旧诗有哪些联系什么是新诗传统却是困扰我们的诗学问题。古典诗歌经过两千余年才完成了自身的演变过程。新诗拥有举世瞩目的古典诗歌的雄厚基础本当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生长周期但新诗由于在与旧诗的决裂中诞生带有“先天贫血”加之历经困扰因而延缓了本世纪新诗的发展过程。然而作为一种新生诗体又总是以潜在的生命力寻找一切复苏和健全自身的机遇。伴随着每一次对新诗的重新认知和艺术建设都有利于新诗向现代汉语诗歌方面的艺术转变。本文运用“汉语诗歌”的概念旨在切入百年来中国新诗发展的基本规律追寻新诗的汉语言艺术的本性。
空一行一、“新诗”的猝然实现(居中,小三号黑体)空一行
(一)中国诗歌的自由精神的张扬(顶格,4号宋体加黑)
19世纪西方科学文化的迅速兴起构成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严峻挑战“诗国”便渐渐有了闭关自守的顽固堡垒的意味。中国诗坛的先觉们走出国门睁开眼睛看世界引起了对“诗国”的反省“别求新声于异邦”鲁迅。然而能否在汉语诗歌的基础上实行变革则成了20世纪诗坛的焦点。“诗界革命”虽未促成新诗的诞生但梁启超、黄遵宪等并不割断与诗国传统的联系论诗还是可取的。新诗作为“五四”诗体解放的产儿是背叛传统汉语诗歌的“逆子”。“五四”先驱出于要改变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诗国”面貌的良好愿望便采用了“推倒”的简单化的方式。1、自由的创作(缩两格,小4号宋体加黑)几乎在一张白纸上诞生了新诗一切都回到了小孩学步的幼稚状态。“诗该怎样做”呢胡适自己也说不清楚。所谓“变得很自由的新诗”“有甚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1p128虽在提倡很自由地说真话写口语却没有划清诗与文的界限。胡适提出关于新诗体节的“自然节奏”、“自然和谐”2p294311也因宽泛而难以作诗的把握当时诗坛处于茫然无措之中。有趣的是变革家们虽然执意要“推倒”旧诗但写起诗来却“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胡适脱不了古体词曲的痕迹。只是光顾得模仿古典诗词的意味音节去保持“诗样”却忽视和丢掉了诗意空间建构的方式致使专说大白话诗味匮乏。俞平伯试验用旧诗的境界表现新意。他曾作切肤之谈“白话诗的难处正在他的自由上面”“是在诗上面”“白话诗与白话的分别骨子里是有的”。刘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