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高考化学试卷评析
2013年浙江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的命题严格遵守《考试说明》,体现《考试说明》的权威作用和指导作用,全卷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考查知能范围均与《考试说明》吻合。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孔碳可用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B.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C.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链中的P
元素
D.CH3CHCH2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OCHCH2OC
,该反应符合绿
O色化学的原则
CH3
O
【解析】A选项:氢氧燃料电池要求电极必须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具一定的催化作用,同时增大气固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C选项:As和P同主族。甲基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聚碳酸酯,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生成的聚碳酸酯易降解生成无毒无害物质,所以此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原则。B选项:pH计可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s5u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B.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解析】A选项: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缺少了氧化过程,萃取后还要分液。B选项: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必须使温度迅速提高至约170℃,不可能是水浴加热水浴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D选项: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盐析盐析是可逆过程,不破坏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加水后又溶解,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等重金属盐溶液变性析出(变性是不可逆过程,蛋白质失去了生理活性,加水不再溶解)。C选项:通常认为是Cl替换氧化铝中的O2而形成可溶性的氯化物,所以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Cl破坏。9、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
X
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Z
C.W得电子能力比Q强
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YWQ
【解析】由“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可推出X为C,因此Y为O,Z为Si,
W为S,Q为Cl。A选项:Na和S可形成类似于Na2O2的Na2S2。Z与Y组成的物质是SiO2,SiO2是原子晶体,熔融时不能导电。C选项: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