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20年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12月
451
f背景分析内镜配套诊疗器械空间广阔,国产替代扬帆起航
微创诊疗需求日益上升,带动内窥镜配套诊疗器械市场持续扩容。在消化内科领域,国内消化道癌症高发、患者基数大,软镜及镜下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国内软镜诊断率和开展率仍然较低,发展空间较大。在外科领域,以硬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手术逐步取代了传统手术,随着微创诊疗需求日益上升,将带动内窥镜配套诊疗器械市场持续扩容,我们预测到2023年中国内镜诊疗器械和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市场将分别达到5048亿元和3450亿元。
国产替代进程领先内窥镜设备,多款基础类诊疗器械市占率超过进口。整体来看,内窥镜行业三大板块的行业壁垒软镜>硬镜>配套诊疗器械,配套诊疗器械研发耗时较短,因此国产替代进程领先内窥镜设备。基础类诊疗器械是一类应用广泛,功能简单的内窥镜配套诊疗器械,如软组织夹、活检钳、穿刺器等,产品技术壁垒较低,国内厂商凭借结构、功能上的微创新完成超越,叠加价格优势明显,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从整体来看,随着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我国内窥镜配套诊疗器械的国产替代开始向高端品类延伸。
带量采购趋于常态化后,国内厂商依靠单一基础性品类快速放量的发展“红利期”或将结束,建议围绕“高端化”和“国际化”两条主线,优选高端品类渐丰,全球营销体系完善,受集采影响较小的细分龙头是当下内窥镜配套诊疗器械行业的投资逻辑。
(1)高端化:
高端诊疗器械是集采的“避风港”品种,从目前省市已经实施高值耗材集采的品种来看,产品特异性低、国产替代能力强、术式成熟的细分产品成为集采偏好品种。国产高端品类性能还未完全达到临床需求,且市占率较低,因此被纳入带量采购的可能性较小,如内镜诊疗器械中的ERCP类诊疗器械,MISIA中的一次性超声刀头等。
高端诊疗器械是“价格悬崖”下企业转型的必要路径。从政策导向看,带量采购倒逼企业走出舒适区,坚持创新驱动,专注于高级手术配套的专用诊疗器械、高端诊疗器械是企业转型的必要路径。
高端诊疗器械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从市场空间看,高端诊疗器械的市场规模更大,根据弘则研究数据,ESDEMRERCP手术配套诊疗器械占内镜诊疗器械市场的60以上,且单价较昂贵,目前仍被进口厂商占据。
(2)国际化:
海外市场是规避集采的另一战略洼地。从市场空间看,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海外发达市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