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IWE考后感
刚刚前往北京参加完了IWE的培训,并且以较为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在此对一个月时间的培训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与各位焊友分享。话先说在前头:通篇文章,均为一家之言。如果你觉得说得有理,可以借鉴;如果你认为说得没有道理,可以加以辩驳和讨论,或者一笑了之。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但请尊重我说话的权力!请不要以尖酸刻薄的语言加以嘲讽甚至人身攻击。先做一下自我介绍:07年大学毕业,专业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焊接方向。毕业后在宁波一家公司做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的翻新与修理,做焊接工艺与焊接检验,同时负责自动焊(主要是埋弧焊和等离子焊)的操作。两年之后,即09年11月来到上海直到现在,供职于一家小企业(150人左右,为宝洁、强生等类似的企业提供设备与系统,因为设备用于生产或制造药品、淋浴露、洗发水、牛奶等对清洁度要求很高的产品,我们称之为洁净设备),负责焊接工艺(主要是TIG与SMAW)与管道、结构和容器的质量检验。参加培训的背景:实际上我们公司不像做高铁和动车的企业对IWE有着强制性的需求,但最大的客户宝洁希望我司负责焊接的人员能够去参加这一培训,促成了此次培训的成行;当然,对于这样一次长时间的培训,我个人也是相当的期待。
f整个培训的安排:对于非焊接专业人员(比如像我这类学习材料出身的学员)培训共计27天,其中考试共计3天,休息时间约为3天,上课时间21天。首先是一个星期的基础课,结束后花两个小时左右进行笔试(题量不大,只是材料、工艺和结构,并不涉及生产),第二天早上面试,下午休息。接下来就是正式课程的学习。焊接专业毕业的人员并不参与基础课的学习,而直接进入正式课程学习,报到时间晚一个星期,费用也少1000块。正式课程结束后,一天时间笔试:上午材料与工艺,各50道题(题目是分开的,但是两份试卷一起下发,全是不定项选择),下午结构与生产,其中结构40题,生产60题,第二天面试。但是如果四门课都达到了75分以上,就可以免面试(我做到了,我这一期大概70人,四门课全免面试的具体人数不知道,听说一般维持在10的比例左右);若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拿到,就准备补考(十五个月内补考都是有效的);上课的老师一共有8个人左右吧,课程量比较大的包括材料的李潭老师,工艺的冯剑馨老师,结构的吕同辉老师,生产的常凤华老师,课程量较少的包括讲解喷涂工艺的钱强老师,质量保证的余晓野老师以及无损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