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以“行为规范”为抓手行为规范”
强化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品德行为教育的主要途径。孔子提出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发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独生子女的增多,留守儿童的增多,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等,小学生的品德行为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实施养成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是实施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实践中,我坚持以“行为规范”为抓手,强化养成教育,力促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认知《规范》,夯实养成基础强化认知《规范》,夯实养成基础认知》,
强化认知《规范》,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而且求知欲旺盛,乐于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有兴趣的活动。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进行《规范》的宣传,强化《规范》认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规范》的浓厚气氛。为此,我坚持每天整谈课时间抽出10分钟组织学生学《规范》、背《规范》,让《规范》入心入脑,并要求学生把《规范》运用在实际中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深化理解过程中,不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故事等形式,渗透规范的内容和要求;或以小组为单位,
1
f进行规范条文知识竞赛和开展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使学生融情人境,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些做法行之有效,既受学生欢迎,又增强了认知效果,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说“听腻了!”,这正说明我们长期停留在口头说教阶段而忽视了行为的养成,应当把“讲”的过程深化为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的过程。日常《规范》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包含人类传统和人类优良品质的复杂的道德体系,是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简化为具有明显行为标志的伦理纲要。《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知”相对是简单的;“行”则困难得多,所谓“困难”主要是难在持续不断,难在养成习惯。实践告诉我们:养成教育必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时断时续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功败垂成。
二、提高认知情感,激发养成动力提高认知情感,认知情感
提高《规范》的认知情感,是养成教育的动力。我们通过晓理激情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规范》内容以及履行规范的认知情感,激发养成动力,让规范要求逐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