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第二轮,有了大概4000左右的词汇作基础,看阅读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了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所谓的“名师”提倡什么看真题学单词,说真题里的单词占了所有单词的90以上,姑且不讨论这个数据的正确性,这个学习方法本身就是很错误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单词做基础,看真题绝对是步履维艰,而如果你真的一个个的把不会的单词从真题里面抠出来弄懂,那么这个真题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你拿来练习的价值了。r
r
我复习真题时只看阅读,控制时间,做完后不对答案,而是花上更多的时间把文章弄懂,把不太懂的地方翻出来仔细推敲,看看有没有和刚才不一样的理解,仍然不对答案,这样看过五、六年的真题以后,剩下几年的真题呢,做两篇以后开始对答案,主要看自己有没有哪些地方中了命题人的陷阱,标出错误的原因,自己总结一下,再回头研究之前做的题目,看看这一次自己的答案和之前又有什么变化,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好的提高自己的过程。r
r
不要在文章中看到生词就想去查它的意思,要养成结合语境猜词的习惯,也可以不用刻意去记这些词,反正多看几遍就熟了。至于一直被很多人所深信不疑的长难句分析,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经过了上面反复看真题的步骤,最后还因为看不懂文章而错了很多的话,就有必要练一练,否则完全没有必要。这一轮中只要能看懂长难句中每一部分,并能大概了解整句的意思即可。r
r
第二轮中我真题只看阅读和搭配,别的统统不看!r
r
第三轮,做模拟题,如果真题不是老看不懂的话,个人认为什么《阅读理解200篇》什么的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也模拟的不像,个人买过一本吴咏麟的,感觉差极了,做了三、四篇就没做了,新东方的大概好一些,不过也好不到哪去。这个阶段不如直接买模拟卷回来做,买过朱太奇的,也是一坨屎,教育部比较晚出的白皮书个人感觉还可以,但是容易养成猜题的不好阅读习惯,张剑的没做过,不评价,不过只有6套还要卖20多还是让人汗颜。r
r
最后一轮在考前30天左右,这时候拿出很久没看的真题翻翻,大概地记一记一些眼熟但想不起来的词,注意翻译每篇中的长难句一般一篇有两、三句,再看看翻译的真题,注意一定要把自己翻译出的东西写下来,避免眼高手低,至于作文就是搜集模板的事情了,考试虫的《万能作文》感觉一般般,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的话可以套用里面的模板,一定要是那种万金油型的,用在什么文章里都可以,限制题材的模板争取自己改改,让它更通用一些,我当时的模板至少有100多个字,大大地节约了时间。r
r
英语的复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