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一高分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能力提升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一)
命题人:胡炯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断桥考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坊而改称宝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暮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道桥名断,从来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潘衍桐《两浙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源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