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教师寄语: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同学们珍惜这段美妙的时光吧,不要在“过了那
个村”之后沉浸在“没有那个店”的惋惜之中,尽力了,我们就无悔了。无悔了,我们就能收获快乐!
【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2、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义举中,领会“生死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3、学习本文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掌握文章层层对比,步步深入,情节跌宕,结构严谨的特点。一、通读课文一遍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蓼然巡洲周公卿缙绅而仆之逆阉湮赀詈废祠没财骂缇骑溷藩曷猝户牖故然逡
社稷
二、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1、作者简介张浦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他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七录斋”。崇祯二年,他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五人墓碑记》是其中的代表。有《七录斋集》行世。2、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f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