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董春和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一般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组成,其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如何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双边共同进行并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的总和。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创新素质一般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趋向。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滞后性已越来越明显,新课程改革迫切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应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论学习和教学体验,提出以下一些见解,以供同行参考指正。一、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前提。教学观念是对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等教学基本问题的看法、见解。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指导思想,规定教学方法创新的主题和宗旨。因此,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来看,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教学观念的切实转变:1师生课堂角色的转换。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构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教师的主导活动为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
f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扮好“导”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演”,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教”、“学”并重,重视能力培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老师不仅要“教会”,让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即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强调教与学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使学生学习性质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发展性。3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可分割地统一于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教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