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尝试新闻写作。
f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1)新闻的结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
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f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