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专题提升十三
1宋明理学的影响观点一黄仁宇在《现代中国的历程》中说:“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观点二学者洪映萱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2明清之际的新思想能否称为“早期民主思想”?观点一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在民权理论上还超越了欧洲的卢梭。在清朝的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同时,他敢于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点。观点二既然教材中明确了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
f想武器,那么后世的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的民主思想就是对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说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早期民主思想。观点三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仍属治权在君,并没有达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黄宗羲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受的是儒家传统教育,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跳不出明君贤臣的框框。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认为将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称为早期民主思想有些不妥。因为黄宗羲等人的反君主专制只不过是一种对君臣“共治”的幻想。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本质上仍属于地主阶级士大夫们的政治思想体系。在明清之际他们作为从“体制中走出来的人”深知封建专制之弊,又加上清军入关的强烈刺激更加深了他们对“体制”的不满。于是,黄宗羲他们要求君主放弃个人的“独治”,实行一种君臣之间的“共治”。所以,将明清之际的新思想称r